時間:2023-03-02 15:04: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儀態禮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禮儀規范了人們在儀態現象方面的行為舉止,它是從現代社會的需求來塑造每個人在社會交際中的儀態形象,開放帶來了東西方禮儀規范的趨同,但傳統的文化不會因為開放兼容而消失,反而會在某些方面更顯其獨特精神。縱觀歷史,我們不難從現代禮儀規范中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
文化是什么?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簡言之,文化是民族傳承的精神,傳統是民族精神具體化的制度、習俗等。中華傳統文化是內斂的文化,它表現在個人修養方面最突出的特質是要做“謙謙君子”,所謂“君子慎獨”“仁愛”都是建立在內斂基礎上精神層面的塑造完美人格的行為標準,這種內斂的文化在禮制原則上又表現出高度的自謙。“溫、良、恭、儉、讓”是君子之人的行為準則。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尊重。就如俠客交鋒,出劍的俠客總是在對方出手后方才拔劍出鞘,以守為攻,不溫不火方顯俠義之氣。
稱呼之禮,首在尊人抑己。人與人交流,稱呼對方是交流的第一步,稱呼不當,會為進一步的交流造成阻礙。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這一點上就能做到與人玫瑰手有余香。“尊”“貴”顯而易見是抬高對方,“敝”“在下”則是把自己放低到再下一個層次,明明自己的家人顏值很高,卻偏要謙稱“拙妻”“犬子”“小女”,中國人的自謙可謂是到家了,但這并不影響自身的形象,抬高了對方也彰顯了自己,雙贏的策略。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又要彬彬有禮。一般性打招呼,傳統上行拱手禮。方式是雙手合抱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進門與落座時,主客互相客氣行禮謙讓,行的是揖禮,稱之為“揖讓”,揖讓時要低頭,上身略向前傾,我們的老祖宗同樣倡導“揖要深”。身份再高的人也要回禮揖讓。
入座之禮,不論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座次都講究井然有序,面門、居中、東向,尊卑自現、主次分明。誠然如此,所謂的西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席”,被推舉為西席的人,在入座前要對在座的人拱手致意,感謝大家抬愛,方能入座,這叫“承讓”入座。
行走之禮,尊者居中、前行,是通行的禮儀規范。西方人講究挺胸抬頭昂然闊步。我們的文化傳統則內涵更加豐富。君子行路要四平八穩,取意在心性的平和,性格的健全。在長者、尊者面前,要表現出應有的禮節。首先要放低姿態,低眉垂手而立。古代有“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孔鯉過庭”這個歷史典故大家都熟知,作為兒子,孔鯉每次經過父親堂前,都是“趨庭而過”,在父親大人面前,他必須表現出他的謙恭,;《戰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同樣寫了這樣一個細節,有腳疾的觸龍,面見太后之時“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這種傳統,還體現在鄉間民俗里,即便是尋常百姓之家,那小小的門檻,也不是隨意能踩的,須是邁過方是正式的入門。這邁就意味著禮的存在。
1、化妝的禮儀
化妝的基本原則
(1)化妝要視時間場合而定。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只能允許工作妝(淡妝)。濃妝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參加運動時,不要化濃妝,否則在自然光下會顯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由于文化、膚色等差異,以及個人審美觀的不同,每個人化的妝不可能是一樣的。切不可對他人的化妝品頭論足。
(3)不要在他人面前化妝。化完妝是美的,但化妝的過程則實在不雅觀。
(4)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這不僅不衛生,也不禮貌。
(5)吊唁、喪禮場合不可化濃妝,也不宜抹口紅,保持素顏,也可化淡妝。
2、發型要與服飾相協調
與禮服相配:女士在比較莊重的場合,穿禮服時,可將頭發挽在頸后,顯得端莊、高雅;最好剪短發,以免頭發飄來飄去。
與連衣裙相配:如果穿v字領連衣裙,就可將頭發盤起,如果穿外露較多的連衣裙,可選擇披肩發或束發;與西裝相配:因西裝給人以端莊整潔的感覺,發型也要梳得端莊、大方,不要過于蓬松。
3、不得在公共場合修剪指甲
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需要握手。手是儀容的重要部位。一雙清潔沒有污垢的手,是交往時的最低要求。要經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長度不應超過手指指尖。修指甲時,指甲溝附近的“暴皮”要同時剪去,不能以牙齒啃指甲。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在任何公共場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觀的舉止。
4、體毛必須修整
鼻毛不能過長。過長的鼻毛非常有礙觀瞻。可以用小剪刀剪短,不要用手拔,特別是當著其他人的面。腋毛在視覺中不美觀也不雅觀。白領男士和女士應有意識地不穿暴露腋毛的服飾。女士在社交活動中穿著使腋窩外現的服裝,必須先剃去腋毛,以免有損整體形象。在社交和公務場合,男士不得穿短褲,不得挽起長褲的褲管。女士在穿裙裝和薄型絲襪時,如露出腿毛,應先將其剃掉。
5、保持牙齒清潔
1.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
作為一名成熟合格的物業服務人員,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學生在學習物業禮儀的過程中,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不斷訓練,心理素質不斷提高,不但充滿自信、心態平和,而且舉止優雅,從容面對困難得失,保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2.對學生儀態美的培養。
物業企業是服務性行業,這決定服務人員必須舉止得體、體態優美、氣質高雅。通過物業禮儀課程的學習及訓練,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坐、站、行、蹲、微笑、手勢等基本儀態,糾正錯誤及不規范體態,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職業的認同感,懂得在物業服務中如何欣賞形體美、表現形體美,塑造學生優美的儀態和形體,為學生將來走進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形體基礎。
二、物業禮儀對物業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對學生職業情感的培養。
通過物業禮儀的系統學習,能夠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美的情感教育,增加學生對職業形象的情感、責任心和熱愛程度,這也符合物業行業的職業需求,符合社會的審美特點。啟迪學生對于美的情感意識,使學生意識到美的職業道德、美的儀容儀表、美的體態、美的舉止、美的待人接物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重要作用。
2.對學生職業品質的培養。
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主動了解客戶所求是物業服務人員的職責。物業服務人員在每天的工作崗位上,要認真對待業主提出的細微、瑣碎的事情,把客戶的每件事當成大事來做。通過物業禮儀的綜合教育,培養學生理解、尊重、寬容、真誠、坦誠、鎮定、吃苦耐勞等的職業品質,在遇到突發事件或較大問題時,能夠正確運用禮儀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突發事件,從而樹立自己對職業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對學生職業行為素養的培養。
物業禮儀是物業服務人員向交往對象表達尊重、友好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息息相關,禮儀是道德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物業服務人員良好的禮儀素養和職業行為,不僅使自己充滿信心,也能更好的促進與客戶的合作與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提高業主的滿意度,提升企業形象和企業品牌。
三、物業禮儀對物業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物業企業的服務特點決定了物業服務人員必須具備與物業工作環境相匹配的職業技能素養,即整潔、得體、端莊、優雅、敏捷、親切、成熟。服務人員除親切的笑容外,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處理矛盾糾紛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物業服務人員內在的修養,外在的優雅舉止、優美的儀態、親切的微笑能給客戶留下很美好的感受。通過禮儀學習,運用于社會實踐,是服務人員多種能力發展的通行證。
要是在地鐵上,某個衣著光鮮、容貌姣好的美女為了爭奪一個座位,和某個身體健壯的中年阿姨扭打在一起,并口出惡語、相互攻擊;要是在圖書館,某個性感妖冶的可人兒,不時高聲喧嘩、笑得花枝亂顫,并旁若無人地和她的英俊男友打情罵俏――這是多么令人遺憾的事情!
奧運的腳步已經走來,如何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大地上最好地展現出中國新女性的完美姿態,越來越為更多人所關注。不久前,“中華女性美儀行動”等旨在傳遞美的精神、提倡女性禮儀的活動陸續展開,在舉國上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營造奧運氛圍的歷史時刻,這樣的活動無疑是多多益善的。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隔著歲月的煙塵,古時女子總是那樣綽約多姿,儀態萬方。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寫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李延年寫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是怎樣的儀態萬方,才能夠“嫣然一笑”就“惑陽城,迷下蔡”?是怎樣的綽約之姿,才能夠“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歲月流逝,昔日的美人們早已“如花隔云端”,但曾經的優雅儀態卻不應當隨風逝去。
禮儀,拆開來看,包括“禮”和“儀”,也就是說,一個懂得禮儀的女性,首先要懂禮節,其次要有優雅的儀態。
懂禮節的女人,習慣說“謝謝”和“對不起”。
懂禮節的女人,不會隨地扔垃圾、不會在公共場合不顧形象地大聲喧嘩。
懂禮節的女人懂得諒解,但并不意味著沒脾氣,只是因為能夠克制。
懂禮節的女人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會兌現。
懂禮節的女人懂得感恩,不會認為別人對她的好是理所當然。
懂禮節的女人喜歡傾聽,不會喧賓奪主、飛揚跋扈。
……
對于優雅的儀態,整潔得體的外表是最起碼的。在這個對男人來說邋遢的形象都不可接受的時代,怎么可能容忍一個邋遢的女人呢?
得體的穿戴也是對當今女性形象最基本的要求。這個時代不再提倡樸素,但并不是越奢華越美麗,如果沒有足夠雍容華貴的氣質來承載,穿戴得珠光寶氣只會使人看起來像個庸脂俗粉。
畢竟,沒有合適的衣著來襯托,又怎能更好地展現氣質?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
漂亮女人如同一塊璞玉,本質純良,但未經打磨,歷經歲月的洗禮,漸漸磨去粗糲的部分,方才變得溫潤柔和,所以說:君子如玉。
漂亮女人如水,只有注入豐富的內容方能顯出靈動的韻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廣闊的胸襟不只是男人的專利,以柔克剛是聰明女人的智慧。
漂亮女人如酒,精心釀造的那一類,不因歲月流逝而變淡,反而歷久彌香。
我始終認為,優雅的儀態應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天長日久積累的深厚素養的外化。
有一位教書的老太太,面目慈祥、和藹可親、雖然已是滿頭銀發,眼神卻依舊清澈,笑逐顏開時的那種純真,和二八少女依然沒什么區別。人們都說: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大美人,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其實并不然,她年輕的時候并不算漂亮,反而顯得有些干瘦,家境也并不好,是幾十年來對學生的愛,使她的面部輪廓漸漸變得柔和,是日積月累的詩書滋養,使她的氣質變得優雅安寧。
正如張曉梅所說:“一個女人的魅力,包括了她日常生活的全部,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以儀表和儀態的形式表現著。為什么漂亮的女人隨處可見,而舉止優雅、儀態萬千的女人卻少得多呢?那是因為美貌可以借助美容和外科手術刀速成,而素養卻需要用一生去培養和堅持。”
[關鍵詞]:醫務禮儀 儀態規范 醫德教育
職業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醫務禮儀是職業禮儀中的一種,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工作中,用以維護個人和醫院形象,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務同事之間表達理解、尊重,在各種工作場合應遵循的文明規范、準則和慣例,也就是醫務人員在工作場合適用的行為規范和溝通藝術。醫學生未來所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特殊的“窗口”行業,服務對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弱、病、傷、殘等),他們比正常人更加需要尊重、安慰、關心和理解。言語謙和友好,舉止文雅得體,態度親切和藹,儀表莊重大方,會使病人感到溫暖和安全。醫者良好的醫務儀態是其職業必備素質,是構建良好醫患關系的關鍵。因而醫學生禮儀教育是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需要。
一、醫務儀容、儀表
儀容,即人的容貌,醫務人員必須注重個人的儀表儀容,這是由其工作性質決定的。儀表,即人的外表,一般說來包括人的容貌、服飾、個人衛生和姿態,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醫務儀容、儀表的基本原則是:美觀、整潔、得體。醫務人員應儀表端莊,著裝整齊清潔,醫生戴白色圓帽,護士戴燕帽(除手術室、產房),且發不過肩,操作時戴口罩;戴有照片的胸卡;上班時不濃裝艷抹,不涂有色指甲油,不戴戒指、大耳環、手鐲等裝飾品;長裙不超過工作服,不穿高跟硬底鞋;不吸煙。
1.頭發要求
頭發要勤于梳洗,保持頭發的清潔衛生。頭發顏色應根據自己的身份、年齡特點處理,頭發染色不可夸張,應與自身條件適宜,接近自然發色,起到優雅大方的效果。
2.面容要求
首先應做到面部清潔。要勤于清洗,使之干凈清爽,無汗漬、無淚痕、無油污灰塵等不潔之物。眼部化妝不要過濃,眼角處的分泌物要及時清除;不要讓異物堵塞鼻孔,不要隨處吸鼻子、擤鼻涕,或當眾挖鼻孔;另外,應注意日常口腔的衛生,吃過東西后,還要注意不能在牙齒或牙縫中留下異物;耳前耳后不要留下污垢;男士胡須應以整潔清爽為宜,不宜胡子邋遢;指甲要經常檢查指甲是否過長,不要在指甲縫中留下污垢。女士在涂指甲油時應注意場合,在工作環境下不應讓指甲的顏色過于艷麗;體味較重的人,要注意使用體香劑;醫務人員工作時盡量少用或不用香水,以免影響對患者病情的診斷。
二、醫務儀態
儀態,指的是人的姿勢,舉止和動作。醫務人員基本站姿為:腳跟并攏,腳尖分開(女士30°左右,男士45°左右),收腹挺胸,提臀立腰,雙臂下垂(自然貼于身體兩側),虎口向前,寬肩下沉,頭正頸直,下頜微收,目光平視。要避免身軀歪斜、彎腰駝背、趴伏倚靠、雙腿大叉、腳位不當、手位不當、半坐半立、渾身亂動等不良的站姿。
1.醫務人員工作走姿規范
醫務人員工作走姿規范有:走路時步態平穩、輕快、有節奏,猶如風行水上,輕盈而穩重,給人以瀟灑自然的動態美。其規范要領為:走路前,身體保持站姿的基本要領;行走邁步時,腳尖朝向正前方,腳跟先落地,腳掌緊跟著落地;將身體的重心放在前腳掌上,起步和落步時腳尖應都朝向正前方;走路時保持身體挺直,挺胸,收腹,腰部用力;講究步位。對于男性來說,走路時雙替邁出,應該走成兩條等寬的直線,而女性穿裙裝時則最好走成一條直線;講究步度。步度的一般標準是一腳邁出落地后,腳跟與另一只腳的腳尖距離等于自己的腳長;講究步韻。步韻是指走路的韻律和節奏。走路時,膝蓋和腳踝都要富于彈性,而雙肩要放松,兩臂在身體兩側隨步伐節奏自然地前后擺動,擺動的幅度約為45°;呼吸要配合步伐做到均勻而有節奏,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韻律當中。走路的速度適中,不要過快或過慢。
2.醫務人員工作坐姿規范
醫務人員工作坐姿規范有四種:雙腿并攏,上體挺直,坐正,兩腳略向前伸,兩手分別放在雙膝上(男士雙腿略分開);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雙腿并攏,兩叉,雙手疊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
3.醫務人員手姿規范
揮手是友好地打招呼的表示。揮手招呼距離遠的人過來的正確手勢是:高抬手臂,使手臂與身體的角度在90°以上,手心向下,輕揮手腕。要避免不衛生的手勢,如在他人面前搔頭皮、掏耳朵、摳鼻孔、剔牙齒等這樣一些手勢;要避免不穩重的手勢,如在大庭廣眾之前,雙手亂動、亂摸、亂舉、亂放或是咬指頭、拆衣角等手勢;還要避免失敬于人的手勢,如掌心向下揮動手臂、勾動食指或除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指招呼別人。當代人見面與告別時,通常會握手相互致意。握手要注意:握手時要神態專注,要有目光的交流,向對方微笑致意。一般來講,普通場合握手的時間以3秒鐘左右為宜;與人握手時,一般應起身站立迎向對方,在相距1米的地方,伸出右手,握住對方的手掌,少許上下晃動兩下即可松開,握手時雙方的手掌應垂直地面;握手的力度要適中。用力過輕有怠慢之嫌;用力過重有冒犯或挑戰之疑;握手順序有講究,在工作場合,平級、平輩、同性之間,雙方可同時握手。面對長者、尊者女士時,應遵循“尊者居先”的原則,要待對方伸手有握手的表示時,才伸手回握。賓主間握手,客人到達時,應由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歡迎;客人告辭時,應由客人先伸手,以示請主人留步、道別之意。
醫務人員采用蹲姿時,通常可以采用高低式蹲姿。主要要求是:下蹲之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后。左腳應完全著地,小腿基本上垂直于地面;右腳則應腳掌著地,腳跟提起。此刻右膝須低于左膝,右膝內側可靠于小腿的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之態。女性應靠緊兩腿,男性則可適度地將其分開。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右腿支撐身體。
乘車禮儀三大原則是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先下后上。對于出行來說不管是坐什么車出行都要讓老人跟兒童先坐到適合的座位上,乘車的過程中不要進行推擠還有語言的相激,保持文明的、謙和的乘車,對于上車的乘車要等到車內乘客下車后再選擇上車。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導游專業;禮儀培訓;內容;方法
導游人員素有“民間大使”和“形象窗口”之稱,在旅游接待工作中,是與游客相處時間最長的一線工作人員,他們的一言一行雖屬生活小節,但卻代表著個人、企業、民族和國家的形象。導游工作也是一項傳播文化、增進友誼的服務性工作。優質的旅游服務與規范的禮節操作規程、禮貌的待客態度、完美的禮儀服務是分不開的。因此,導游專業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業務技能,還要重視學習服務禮儀知識,注重禮儀訓練,這樣才能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名既能帶領游客飽覽名山勝水,傳播中華文化,又能帶給游客快樂溫馨的經歷,受游客尊重和歡迎的優秀導游人員。
導游專業學生服務禮儀培訓的意義
導游人員的服務禮儀修養貫穿在整個旅游服務過程中,對旅游服務質量和效果起著重要的影響。
導游人員的服務禮儀修養可以反映一個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服務行業是“窗口”行業,具有涉外性和服務對象的廣泛性。旅游者來自五湖四海,不可能有較長的時間來了解某一地區或國家,他們往往根據接觸時間較長的導游人員來判斷該旅游目的地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風貌。所以具有良好服務禮儀修養的導游人員不僅受到游客的歡迎,還能為其所在企業、城市樹立良好的形象。
導游人員的禮儀形象可以給旅游者帶來美的享受旅游活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旅游過程中涉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游客的審美對象。自然景觀是靜態的審美客體,而導游人員的言行、舉止在整個服務過程中卻是動態的,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導游人員傳遞給游客溫暖的微笑、優雅的風度、得體的打扮、動聽的語言都能使游客得到賞心悅目的審美效果。
導游人員服務禮儀修養是解決旅游服務糾紛的劑旅游服務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糾紛事件,重要的是如何去對待、去處理。處理糾紛的第一條原則是有理有節地進行處理,任何與游客爭吵、打斗的言行都是不禮貌的。“客人永遠是對的”是服務業永恒的真理,所以作為一名具有較好服務禮儀修養的導游員,在游客抱怨投訴時,要心平氣和、態度和藹地傾聽,并委婉地進行解決,這樣會使激化的矛盾得到緩解。
導游專業學生服務禮儀培訓的內容
微笑訓練微笑是服務業中的一把金鑰匙,也是服務人員的第一張名片。因此導游人員要學會微笑,而且養成微笑服務的習慣。要把發自內心的對每一位游客的熱情歡迎流露在臉上,體現在服務中,從而使游客產生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化妝訓練在服務業內,要求員工化妝是對服務對象的一種尊重,也可以增強員工的工作自信心。但是強調化妝要淡雅、清新、自然、協調,切忌濃妝艷抹。所以在化妝訓練中要求學生要學會化淡妝,學會修飾自己,使自己化過妝后看上去更美麗,更賞心悅目。
儀態的訓練導游人員的儀態,包括日常生活的儀態,也包括在帶團過程中的各種舉止,有站、坐、行的姿勢,表情、神態、動作和手勢等。基本要求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舉止端莊穩重、落落大方,自然優美,工作中的各種動作姿勢要符合規范。要有正確得體的體態,謙恭友好的神態,明確得當的手勢與體態語。
禮貌話語的使用訓練禮貌話語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用來向賓客表示意愿、交流思想感情和溝通信息的重要交際工具,是導游人員在接待游客時用來對游客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一種禮貌性語言。包括“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十字禮貌用語的得體、適當使用和約定俗成的禮貌辭令。這項訓練要使得導游人員學會如何規范和準確得體地使用這些禮貌話語。
日常交際禮節的訓練細節決定素質,習慣成自然,生活細節經常會帶到工作狀態中去。因此,要塑造導游人員的良好禮儀形象,包括握手、問候、接電話、介紹以及交換名片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禮節,都要進行適當的學習、訓練與規范使用。
導游專業學生服務禮儀培訓的方法
專題講座要使學生能自覺地使用禮儀禮節,要在思想和意識上達到統一。如可以舉辦禮儀方面的專題講座,讓學生較系統地了解禮儀的起源、發展和在現實生活中禮儀對人的社會交往起的作用,以及國內外同行業從業人員禮儀的使用情況及效果等,從而在思想上引起學生對禮儀知識學習的重視。還可以邀請優秀導游作經驗交流講座,講述他們在帶團實踐中如何運用良好的服務禮儀才能贏得游客的滿意。
小組強化訓練禮儀的訓練要求學生不僅會說,而且要會做,所以需要個人化的訓練。因此,可以可把一個班的學生按4~6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強化訓練。小組成員之間按照訓練內容,互相檢查、督促彼此的動作與儀容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進行小組間的禮儀展示競賽,請相關教師進行評分,并評出最佳禮儀小組、最佳禮儀先生和最佳禮儀小姐。
錄像觀摩在導游人員的各種基本禮儀強化訓練到一定階段后,可以要求學生按照特定的程序,在攝像機前展示自己的微笑、站姿、走姿、講解手勢等儀容儀態。攝錄之后,用大屏幕播放,組織大家一起觀摩,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表現,從而進一步改善。